CCN传媒首页
|
图片中国
|
异域风情
|
时事资料
|
图片专题
|
行走天下
|
魅力城市
|
作者专区
|
业界快讯
|
电子杂志
|
资料库
|
CCN传媒论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ENGLISH
-
中文简体
首页
|
作品展示
|
图片专题
|
精品推荐
|
拍摄手记
|
自我介绍
|
联系方式
|
CCN论坛
图片搜索:
综合查询
图片名称
图片编号
作者姓名
关键词
本网查询
CCN综合查询
堂安,离梦境很近的地方
贵州采风到达肇兴时,当地人建议到堂安侗寨看看,据说那是一个“离梦境很近的地方”。我们便带着这份好奇,驱车沿着山路向堂安驶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侯的路程便到了。
堂安坐落在群山之中,海拔935米,仅有160余户,800多人。侗寨虽小,据说建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1999年,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与保护的中国唯一的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在这里落户。这里也由于作为“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而被世人皆知。虽然堂安距离肇兴只..
[全文]
贵州采风到达肇兴时,当地人建议到堂安侗寨看看,据说那是一个“离梦境很近的地方”。我们便带着这份好奇,驱车沿着山路向堂安驶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侯的路程便到了。
堂安坐落在群山之中,海拔935米,仅有160余户,800多人。侗寨虽小,据说建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1999年,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与保护的中国唯一的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在这里落户。这里也由于作为“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而被世人皆知。虽然堂安距离肇兴只有5公里,但两地的差异却是非常明显。与现代符号和商业元素充实的肇兴相比,堂安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免疫力,依然守候着那份宁静!
习惯了当地人兜销纪念品的方式,原以为迎接我们的依然是挎着一篮子纪念品的妇女,但这次却让我们很是意外。通往寨子的路静悄悄的,望去只见几个孩子在寨门附近玩耍。偶尔看到几个当地人担着水稻从田间走过,自由自在,似乎没有感受到外界人的闯入。这种生活状态与噪杂的旅游区并不相符,让我们很是惊讶。
稻花飘香,金色的堂安梯田
“鼓楼、大歌、风雨桥”被称作侗寨的“三宝”,可堂安除了这三样,还有古瓢井和堂安梯田。
我们居住的旅社是一座两层的吊角木楼,建在寨门不远的山坡顶部,与传统的吊角楼不同的是,外侧多了一道长廊,长廊的对面,便是著名的堂安梯田。满目的梯田层层叠叠地镶嵌在翠绿的半坡上,层层梯田向两边的山坡延伸,向远处延伸,目极之处,只是联成一片的金黄色。见过广西龙胜梯田的壮丽,没想到这堂安的梯田也毫不逊色!同时也为当地人的祖先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而感到无比的钦佩。
清泉出山间,堂安人的母亲井
放下行李,收拾好房间,我们便迫不及待的走向村寨,走进那梦一般的地方。寨中通道均用青石板铺地,四通八达,小径曲幽。听当地人说鼓楼就在前边,便顺着狭道摸索着向前探索。到了狭道尽头,眼前豁然开朗,鼓楼屹立在寨子中央,吊角木楼围于鼓楼三面,依山而建,悬空吊脚,层层向上。站在高处向下望去,山寨的景象映入眼幕,仿佛所有的期待和想象都能在这里找到。
“快看”,顺着同伴指去的方向,只见一股清泉从鼓楼旁山壁上的石虎口中喷出,水流倾泻于一个形似木瓢的石槽中。在泉城济南生活多年,对泉再熟悉不过了,但来到这里还是被这清泉所吸引,于是便走向前去看个仔细。石槽底下由一个一米多高的石拄支撑,石槽左右两边留有两个敞开的壶嘴,槽中的水满了后再由这两个壶嘴流出。远远望去,水柱如同石虎的两道银白的胡须。侗寨里的人吃水的话,可以挑着水桶直接从壶嘴中接水。
这股清泉当地人称为瓢井,深藏于群山之中。堂安人将吊脚楼架于泉水旁,日夜都可听到泉水声,推开后窗便可看到泉水。据说正是因为有这股泉水,才有了堂安寨,所以堂安人视她为母亲井。山泉旁的小道通往寨子外的田地,劳作归来的人都会到这里喝一口清泉水。瓢井的水特别清爽甘甜,不仅寨子里的人喜欢喝,就是远处的肇兴人也常常来这里挑水喝。
堂安人傍水而居,特别珍惜瓢井里的水,流出的水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虎口中喷出的水按流经的地方分为五部分。石槽中的水为第一部分,作为引用水,流经的第二个圆形水池用来洗菜洗肉,下一个长方形的水池用来洗衣服,当地人洗衣服都不用洗涤用品,所以流到下一个作为消防池的水还是清澈的,当地住户还在里边养了许多的鱼。最后从消防池中流出的水才会顺着河道流出山寨或是流进稻田。
清透的夜,净化心灵的圣地
晚饭过后,我独自一人来到二楼的长廊上。此时侗寨已经睡去,整个寨子只有鼓楼和小店附近亮有灯光。天空在山的映衬下倒显得有些透气,远处点滴的灯火与天上的星星联成一片。清凉的风吹来不惊一颤,夜静的出奇,仿佛能够聆听到远处传来的灵魂的呼喊,甚至是自己的前世。已经好久好久没有过这样的感受了,不禁感慨,这真实一个净化心灵的圣地!
一家人的喜事,全寨少有的热闹
来的这几天,正巧有一家人的孩子满月。侗寨不大,所以寨子里一家人的喜事,也是全寨人的喜事。对于平时安静的侗寨来说,这是少有的热闹的时候。
寻着鞭炮声,我们向广场走去。赶到时,鼓楼下的广场上已经聚集了许多人。人群前边放满了带来的贺礼,贺礼大多是两木桶蒸好的糯米,团状的糯米像是要挤出木桶,露在外边将桶盖顶的老高,有的为了增添喜庆的气氛,甚至将糯米团染成红颜色。帐房先生坐在一旁计帐,孩子们快乐的围着人群跑来跑去,争抢着分来的糖果。
时间到了,伴随着鞭炮声,人们挑着各自的贺礼向有喜事的那家走去,刹那间狭小的巷道已经挤不下来往的人群。家中的帮工有的在泉边洗菜和肉,还有人在门口帮着分肉,每块肉都用稻草系着。可以看到,离开的客人每人收到了一块猪肉作为回礼。
自己做饭,别样的旅程
准备到侗寨唯一的小卖店里买点食品,可店里只有油盐等生活必备品。我们决定留下再留几天,无奈,只得到侗人家里买米借炊自己做饭。
走进堂安人的生活,也真正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拍照之余看到有人在泉边洗菜,便会上前买点,当地人也会把最好的菜选给你。几个伙伴到侗人家买米,被主人热情的留下吃饭,回来时带回来了香喷喷的糯米饭,还有主人自己酿的米酒。有次去买豆角,一位侗族妇女怕我们不够吃,欣然带我们到她家里取,并一再嘱咐是自己种的菜,菜长的不太好。还有次一位年轻妇女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看,带着我们摸着黑走出山寨,沿着崎岖的田间小路走了很远,去摘一个冬瓜,让我们很是感动。
堂安民风淳朴,一样的侗寨,却少了肇兴的喧嚣,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和谐自然,宁静和与世无争。而仅有的一家小卖部,除了生活必须品,竟没有一样当地的纪念品可选。四天后我们离开了这里。心中载着满满的难忘记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感受,还有那生命之泉和无际的梯田。
堂安离世俗很远。或许,以后在梦境里才能来到这样的!
[返回]
贵州采风到达肇兴时,当地人建议到堂安侗寨看看,据说那是一个“离梦境很近的地方”。我们便带着这份好奇,驱车沿着山路向堂安驶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侯的路程便到了。
堂安坐落在群山之中,海拔935米,仅有160余户,800多人。侗寨虽小,据说建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1999年,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与保护的中国唯一的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在这里落户。这里也由于作为“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而被世人皆知。虽然堂安距离肇兴只..
[全文]
图片信息:
张图片 0页
至
页
至
页
网站管理/
新作者注册
友情链接:
CCN传媒(中国影像传媒)
|
一法网
|
中国搜图网
|
索有网
|
一创图书
|
联智通
|
更多链接